第二次距离死亡那么近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
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,现在的我是个没妈的孩子。 

2012年,在我领取结婚证后的第4天,最爱我的妈妈在睡梦中去了天堂,她以这样一种不告而别的方式,让我有生之年没有机会再喊一声:妈妈。 

就像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贾玲导演说的:“我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。” 

这是我第一次距离死亡那么近,让我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。 

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,我一定不会再和妈妈吵架、一定会对妈妈再好一些……

可惜,人生没有如果。 

庆幸的是,我还有爸爸。 

我们抹去彼此的眼泪,艰难地努力重新寻找生活的支点。想着时间是最好的解药,可以治愈一切伤痛,苦难终将会成为过去式,生活还是会恢复往日的平静。 

但没想到我们远远低估了生活的残酷,一不小心就被它揍得鼻青脸肿,妥妥地被虐趴下,毫无还击之力。

01

爸爸自认为身体很好,不抽烟偶尔喝喝小酒,除了日常的快走,一直都是健身房的常客,训练起来一点也不含糊,很多教练和年轻人都给他竖大拇指。

 退休的爸爸,每年都会定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。 

我们经常笑说:“人吃五谷杂粮,哪有不生病的,体检报告有问题是正常的,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。”所以,爸爸体检报告上连续几年的问题,比如血常规化验箭头越来越多,B超显示脾脏越来越大,我们都没有太当回事。 

直到去年体检,爸爸的体检报告被单独列出,并被同事提醒:“老沈,你的体检报告有点问题,建议你还是去医院复查一下。”爸爸这才开始担心起来,毕竟全单位百余人,只有5个人被重点提醒。 

再结合连日来的身体消瘦、精神乏力和皮肤瘙痒(用了很多药都未见效),爸爸还是决定今年过年前去医院,彻彻底底地做个检查。 

血红蛋白低、血小板低、淋巴细胞高、中性粒细胞低,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倒置、脾脏肿大(差不多是普通人的2倍)、皮肤瘙痒(浑身痒抓出血止不住)、鼻黏膜出血(偶尔)、双侧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轻微肿大。 

因为这些数据和症状,医生怀疑这不是简单的皮肤病,而是复杂的血液病。建议爸爸做骨髓穿刺检查。 

对于骨髓穿刺这项伤害性的检查,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停留在电视剧里,只有怀疑是白血病才会要做骨髓穿刺,想想也是后背一阵发凉,心疼爸爸一把年纪了,还要受这样的痛苦。 

很快结果就出来了,医院马上打电话告知我们,初步怀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,要求进一步再做PET-CT检查。 

PET-CT检查

正电子发射断层-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(PET-CT)可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和肿瘤诊断、疗效评价与监测,在欧美发达国家,PET-CT已被视为健康体检和肿瘤诊断的最佳手段。

PET-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(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,PET)和X线计算机断层(computer tomography,CT)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统,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,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术。

PET-CT将PET与CT融为一体,使两种成像技术优势互补,PET图像提供功能和代谢等分子信息,CT提供精细的解剖和病理信息,通过融合技术,一次显像即可获得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学改变,实现了“1+1>2”的效果。

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,在没有最后确诊前,我们还不敢把医生的怀疑告诉爸爸,只说可能是淋巴细胞增生,因为增生听上去并不会很可怕。

 该来的,总会来,躲不开。 

最终确诊结果:淋巴浆细胞淋巴瘤。

02

我反复念了近10遍,才发现自己好像就认识“淋巴瘤”这3个字。

因为创新工场CEO李开复、日本演员高仓健、央视播音员罗京、《滚蛋吧肿瘤君漫画原作者熊顿,都是因为淋巴瘤。 

所以……我那颗忐忑的心越跳越快,根本不敢再想下去。 

耳边只听见医生给我们科普:“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,属于惰性(低度恶性)淋巴瘤,年发病率大约为3/100万,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%-2%,常见于60+岁的男性。发病隐匿,病程很长,几乎不可治愈。” 

此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,完全不管不顾医生在说什么,着急打断他的话问:“医生,你实话告诉我,我爸爸还能活多久?”医生说:“人都是会死的,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会死,你爸爸短时间内可能暂时没有生命危险,但必须得赶紧接受治疗,否则惰性转急性就麻烦了。”

 回到家,我决定继续先瞒着爸爸,就说报告还没全部出来,装作没事人似的扯开话题,聊聊春节的安排。无论如何,我想让爸爸开开心心地把春节过了,有什么事,我一个人默默扛着就好。 

距离春节越来越近,我却一点也提不起精神,连续捧着个手机,在度娘上搜索各种关于“淋巴浆细胞淋巴瘤”的一切,还把朋友圈里通讯录彻底翻了一遍,寻找可以说得上话的医疗资源和人脉关系。 

唯有行动,才能解除所有不安。和时间赛跑,才能不错过治疗机会。 

治疗血液病,上海瑞金医院可能是最佳选择。血液病相当复杂,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主任医生,最好是手上有床位的,这样可以尽快安排爸爸治疗。 

小年夜下午,我偷偷跑了一次瑞金医院,拿着厚厚的一沓化验检查报告,挂了李军民主任的号,寻求他的帮助。 

虽然我有提前做功课,在网上搜索过李军民主任的相关资料,以及病人对他的评价,但真的和他面对面接触交流,李军民主任比我想象中更严肃也更严谨,话不多却句句切中要害。

 他认为仅确诊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不够,还需要详细的基因检测报告做进一步分型,这样才能对症治疗。同时还给我开单预约床位,这样爸爸可能年后就能入院治疗了。

 病人多床位少,几乎是所有医院的痛点,尤其是知名医院,病人想求一个床位更是难上加难。李军民主任问我,是需要普通床位还是特需床位。我毫不犹豫地要了特需床位,连价格都没问。 

在疾病面前,生命才是金钱。病在爸爸身上,痛在我心里。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,我想让爸爸住得舒服些,毕竟环境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。钱花了可以慢慢再赚,爸爸当下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。 

把爸爸的初步治疗安排好,我长吁了一口气,瞬间感觉自己突然又长大了。我已经没有妈妈了,不能再没有爸爸,无论如何都要尽全力救爸爸。

 以前拥有的全部宠爱,现在意味着百分百的责任。


我们家的这个春节,表面云淡风轻实则汹涌澎湃。

因为谁也不知道节后会面对怎样的状况,比如爸爸的症状会不会越来越严重?李军民主任会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案?治疗需要多久时间?爸爸会有什么不良反应?甚至说需要花多少钱治疗?

等等的一切,都是未知数。爸爸、爸爸老伴、奶奶和我,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心事。暂时的刻意积压,注定让日后的宣泄爆发来得更猛烈。

 03

春节后,瑞金医院10号楼20楼前台打来电话,通知爸爸入院。我们没想到会这么快,和前台商量改期,先做核酸检测,再于2月24日安排爸爸入院。

我们原本以为之前做的所有检查,到了瑞金医院需要重新再做一遍,结果并没有,比如pet-ct、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报告,都得到了瑞金医院的承认,这点特别人性化。

 25日下午,所有的化验检查结果很快都出来了,我们陆续都能在“瑞金医院特需中心”公众号查询。听说,李军民主任第一时间也拿到了资料,并和团队一起讨论研究治疗方案。

 在病房里焦急等待的我们,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医生叫去办公室谈话签字,因为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,一幕幕的场景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浮现。

 差不多18点,李军民主任带着团队走进病房,当着爸爸的面,直接宣告确诊结果:淋巴浆细胞淋巴瘤/华氏巨球蛋白血症(LPL/WM)

淋巴浆细胞淋巴瘤/华氏巨球蛋白血症(LPL/WM)

LPL是由小B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,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,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。当LPL侵犯骨髓且伴单克隆IgM血症(不论数量)时,则应诊断为WM。

因为有了具体分型,所以可以对症治疗。
李军民主任给了两个方案,一个是快方案,靶向治疗+化疗,大约治疗4次,然后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回家吃药维持,一个是慢方案,靶向治疗+吃药,大约治疗6次,然后回家继续吃药维持。
李军民主任说,之所以给到两个方案,是因为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都特别抵触化疗。另外,考虑到这个疾病的不可治愈性以及爸爸的年龄,两个方案用药都不重,都能缓解症状、延长生命,治疗费用和副作用差不多。
爸爸想了不到20秒,还是选择了快方案。也就是BR方案,美罗华靶向治疗+苯达莫司汀化疗
 
以前,我们都是听说别人得了什么肿瘤需要化疗,然后出现很多不良反应,比较多见的是脱发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以及神经和肌肉系统出现的平衡感失调、行动迟缓等,包括电视剧里的肿瘤病人也是这么演的。甚至还有最严重的就是,肿瘤病人被化疗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时候,还是不得不撒手人寰。
 
爸爸说,他根本没想过这么恐怖的事情,竟然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 
姚静静护士长可能在查房时看出了我们的不安和担忧,特意抽空敲了敲门来了一次爸爸的病房,说:“肿瘤的治疗,是一个病人家属和医生护士长期合作的过程,彼此间的信任和沟通特别重要。我们不希望对病人隐瞒真实病情,这样不但会加重病人的猜疑、抑郁和焦虑等情绪,而且会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。”
 
姚静静护士长还劝慰爸爸说:“心态第一,好的心态是健康的保障。千万不要把化疗妖魔化,化疗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。一方面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,药物研发的日新月异,现在化疗的副作用越来越小,医生也会凭借经验给你做好防护措施,另一方面血液病很复杂,每个人的用药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,比起其他病重的病人,你已经算是幸运的了。总之,既来之则安之,好好配合治疗,早日恢复健康。”
 
爸爸又问:“化疗后,我需要注意些什么?”
 
姚静静护士长说:“规律作息,不要熬夜,少食多餐,清淡饮食。不用刻意大补,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。”
 
姚静静护士长在爸爸病房站了半个小时,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释这科普那的,还要照顾到爸爸耳朵不好使,语速尽量慢些、声音尽量响些。她就像黑暗里最温暖的那束光,赶走了恐惧,同时也赋予了力量,让我们可以积极坦然地面对即将开始的用药治疗。
26日,爸爸的第一次用药治疗如期开始了。第一天是美罗华靶向治疗,足足持续了了近15个小时,因为是第一次,所以点滴控速很慢,而且期间爸爸出现了意料中的寒颤和发烧的反应,只能先停止,等爸爸状态平稳了才能继续。
 
对于我们来说,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意外反应,所以都特别紧张。我看到爸爸寒颤到全身剧烈发抖不能停止,不自觉地留下了眼泪,没想到我的超人爸爸在疾病面前如此脆弱。我想要帮他,却又感觉完全帮不上,那种无力和不安的感觉让我好痛苦。
 
幸好,当晚有值班的徐文彬医生在,他告诉我们很多病人第一次用美罗华都会有这样的反应,不必紧张和担心,爸爸过一会就会没事的。
 
徐文彬医生多次来病房看望了解爸爸的最新情况,值班的张倩护士每隔半小时给爸爸量一次体温,即便已经是凌晨2点,他们依然牵挂着还在用美罗华的爸爸,真的是让我们感动不已。
 
27日28日,是苯达莫司汀化疗,每天都是挂10小时左右,爸爸基本没有什么反应。就是连续挂了三天,人有些虚胖浮肿。曹民护士告诉我们,这是正常反应,可以多喝水帮助排泄,回家后好好休养,就会慢慢恢复正常。
 
3月1日,是爸爸第一次治疗结束出院的日子。特需病房二病区病区主任阎骅主任在查房时,特意问了问爸爸感觉如何,叮嘱爸爸回家一定要好好休息,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,并记得每周两次去附近医院化验血常规。因为爸爸血小板低白细胞低,阎骅主任还让徐文彬医生给爸爸配了血宁胶囊、利可君和希刻劳,以备不时之需。
04
为了能让爸爸更快更好地休养和恢复,爸爸老伴在25日提议让我在我家附近给爸爸租一套房子,这样方便她和我一起照顾爸爸,如果三天之内(因为三天后爸爸就要出院了)租不到,那就暂住我家。无论如何,她觉得一个人照顾爸爸忙不过来,责任和压力都太大。
 
在爸爸老伴几次的竭力坚持下,我和老公商量决定让他们住在我家,一是女儿家会让爸爸住得安心,二也方便我和爸爸老伴一起照顾,这可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。
 
3月1日,爸爸顺利出院入住我家,爸爸老伴说要回家一趟休整一下,毕竟在医院住了4天挺辛苦的,匆匆和我们说再见。没想到没想到,这一声“再见”竟然是再也不见。
 
原因是,因为现实太残酷梦想已破碎,爸爸生病了化疗了,她没有能力再照顾爸爸,希望爸爸可以安顿好自己将来的生活。
 
因为这件事,刚刚结束第一次治疗的爸爸几夜没有合眼,我又何尝不是呢。但我不太敢在爸爸面前流露过多的情绪,只能一个人憋在心里慢慢消化。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,在现实面前,有时所谓的爱情和陪伴真的是不堪一击。或者说,人生如戏全靠演技,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剧情,竟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。
 
爸爸老伴可以选择,作为女儿的我却没得选择。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都不能耽误和影响爸爸的治疗和休养。再苦再累,我为了爸爸我都得扛住。咬咬牙,可能一切都能过去。人生嘛,就是步步难行步步行,关关难过关关过。
 
我和爸爸说:“人生除了生死,其他都是擦伤。老伴没了可以再找,健康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老天这么安排自有他的道理。千万不要去记恨,相反还要感恩。过一天赚一天,开心是一天,不开心也是一天,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。当年妈妈的事情,这么难我们都挺过来了,这点小事,若干月后你再回头看,可能真的就云淡风轻了。”
 
爸爸点了点头说,和我说了16个字:“来是偶然,去是必然,尽其当然,顺其自然。”
 
我还拿91岁的奶奶举例,和爸爸分析念叨,为什么奶奶比爷爷长寿?就是因为奶奶心态特别好,欲望不多没有执念,什么事都看得开放得下,经历过的都当是财富,占据记忆的全都是幸福,这样自然是岁月静好浅笑安然。
 
我想爸爸应该是把我的话听进心里了。直到第三次治疗结束,爸爸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化验结果,都是持续向好,而且比意料中恢复得更好。

05

从冬末的2月,到初夏的5月。短短三个月,对我们而言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因为突如其来的大病一场,爸爸身体里的细胞更新重组,大家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
我和老公两个人的小家,变成了我们和爸爸三个人的大家。我的日常不再是工作赚钱,而是照顾爸爸。跑医院成了我的家常便饭,一日三餐买洗烧我一人包办。
 
除了让爸爸吃好喝好休息好,我还特别感谢老公。因为每当我们家发生重大变故时,他都能拉我一把扶我一下,让我少了一份后顾之忧,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前冲。可能,这就是所谓的患难见真情吧。
 
很多时候,人生就像是一条河,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,走一步是一步。与其担忧无法预知的未来,不如踏踏实实把今天过好。
 
还有很重要的5点心得,我想分享给更多的朋友:
 
1.身体健康,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
 
前几日,我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。据世卫组织统计,2020年癌症确诊病例达1930万。全球1/5的人,在其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。没想到,癌症真的距离“谈癌色变”的我们并不遥远。
 
癌症面前,人人平等。
很多人得癌症,一方面是因为遗传,或是其他不确定的因素,而且很多癌症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,所以每年定期的体检很有必要,尤其是40岁以上的朋友。另一方面还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、行为习惯有关,睡眠、饮食、运动和心态这四点容不得半点忽视,往往一时的痛快和轻视,可能真的会埋下病根,甚至要了你的命。
 
就像星云大师对李开复说的:“人是很渺小的,多一个我、少一个我,世界不会有变化;人生难得,人活一回太不容易了,不必想着改变世界,能做好自己就很不易。”
 
的确,哪怕只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,坚持践行就很不容易,更别说其他事情了。
 
自从爸爸住我家,除非有特殊安排,几乎每天我都会给爸爸做保质保量的一日三餐。每天尽量吃够30种左右的食物,其中包括1斤蔬菜(绿叶菜最好占一半)和3种以上水果(合起来半斤以上),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够100分。
 
正如书上写的:现在的你是过去每一餐的积累;未来的你能够拥有什么样的健康状态,由从今往后的每一餐决定。
 
药补不如食补,合理健康的饮食才是最简单实用的养生。
 
无论如何都要爱惜身体,这将会是你一生最值得的投资。
2.事不关己关己则乱,时间会帮你处理好一切
 
人这一辈子,会遇到很多人,碰到很多事。困难和不如意,都是人生常态。但幸福,往往不是来源于我们拥有的多,而是我们在意的少。
 
谁也不想发生一桩又一桩的破事,但是发生了就是发生了,逃避没用啊,不但逃不了,而且会因为问题堆积而产生新的烦恼。只有迎难而上,才有可能解决问题,才有可能得到新的历练,才有可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,否则永远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原地踏步。
 
抽时间想一想可能会发生的最坏的事情,不仅是疾病,还有家庭关系、事业发展等等,想得越细越好。如果我们做好了最坏结果的兜底准备,那么万一真的发生了,那就会更加从容、笃定和勇敢,运气也会越来越好。
记住:哪怕生活对我们一点也不温柔,也不要露出一副惨相,让自己的脸上保持乐观豁达的笑容。世间一切繁华,快乐也罢,忧愁也罢。日子,终究要走下去的;日子,终究会好起来的。
 
3.爱是陪伴,陪伴父母也是一种成功
 
曾经朋友给我说过件事:“我们全家都不能理解,一辈子省吃俭用的我妈,好歹还是知识分子,竟然舍得买好几万保健品囤在家里,大概真的是老糊涂了。”
 
后来还是隔壁邻居告诉朋友,原来卖保健品的小姑娘三天两头往朋友妈妈家里跑,陪她聊天说话,还给她买水果买牛奶,所以朋友妈妈一点都没觉得自己是被骗了,反而还很感谢卖保健品的小姑娘,期待她常来家里。
 
朋友说,那一刹那他才恍然大悟,他竟然比不上一个陌生人对他妈妈孝顺。比起被骗,他妈妈可能更怕的是没人陪没人关心的孤独。
 
在血缘和亲情面前,陪伴才是最珍贵的存在。
 
《朗读者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陪伴很温暖,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,那就是时间。”
 
在父母眼里,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;在我们心里,父母也是长不大的老小孩。我总以为,爸爸是百毒不侵、金刚不坏、无所不能,但是儿时的超人也会老去。
 
渐渐地,我才发现,爸爸和世界连接的纽带,可能就剩下我了。因为他的世界越来越小,唯一的中心,就是他几十年前带到世上的我。
 
爱不是名词,而是动词。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,而是责任。突破舒适圈,一开始很难,慢慢就习惯了,若是看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好处,自然会爱上这样的状态。
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,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让我们看到坚持的意义。全力以赴地勇敢往前走,不言不语的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 
4.我们努力的样子,藏着父母晚年的幸福
 
人生最怕的,就是你一事无成,还在那里傻乎乎地乐;最怕的,就是你得过且过,父母却在为了你吃苦受罪。
 
经过这次爸爸的突发连环事情,我特别有感悟地和小伙伴梨子酱说:
“少年时期,拼爸妈;
青年时期,拼身体;
中年时期,拼金钱;
中老年时期,拼资源;
老年时期,拼见识。
 
梨子酱说:“人间真实!虽然内卷被大家痛恨,但是大家依然在拼。” 
对啊,不拼哪有钱看病治病?不拼哪有钱调养休养?钱虽然不是万能的,但很多时候没有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。
 
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:谈钱并不功利,也不庸俗,而是为了让自己不受制于现实,活得更体面更随心所欲。钱,有时候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。
 
我和爸爸说:“我不是特别富有的人,给不了特别富有的生活,但是我一定竭尽所能给你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生活。”所以爸爸住院治疗期间,我给他安排了传说中的瑞金医院特需病房,果然真的很好也很贵,堪比五星级酒店。
 

1)病房宽敞安静舒适,还能有效保护隐私

 

一出电梯,就能感受到特需病房的明堂光亮,井然有序。走廊里,人很少,大家都自觉轻手轻脚,生怕吵到其他病人。 

因为没有刻意要求,也没有感染的风险,所以爸爸被安排在了双人病房,两人共用一个带淋浴房的卫生间。

 

(走廊)空气净化器、(走廊)机器人导航、(茶水间)热水、(茶水间)微波炉、全自动各部位升降床、中央空调、电视机、保险柜、沙发床、升降桌、直饮水,甚至连洗漱用品医院也帮爸爸准备好了。如果没什么特殊需求,爸爸只要带一双防滑拖鞋就能入住。

 

另外,因为病房里只有两个病人,算上家属顶多也就四个人,病床之间还有帘子,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想休息的时候,旁边病人来了一堆亲戚唧唧呱。

2)就医体验好效率高,避免迷路和排队

 

根据病情不同,病人每次入院都会做一套基本的入院检查。 

特需病房的病人,部分检查可以直接在病房内完成,其余检查会由护士或护工陪同走绿色通道。这样既不用担心找不到做检查的地方,护士或护工都会根据行走路线和排队时间依次安排项目,也省去了排队的时间和烦恼。 

3)医护人员都是俊男靓女,专业温暖体贴周到 

特需病房的医生和护士,都像是从韩剧里走出来的,颜值高学历高情商高。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短短几天,医护团队提供全程式全天候的医疗服务,用爱心、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,让治疗和陪伴更有温度。 

我经常和爸爸开玩笑说:“这哪像是住院治疗?这分明就是在度假。你一定要好好享受和配合啊,什么事都不要想,什么事都不要管,把自己的身体搞好,这才是王道。

 5.出现在别人生命里,要像一份礼物

 这句话是好朋友邻三月说的,我觉得特别有道理。 

由于爸爸住的是双人病房,所以每一次入院都会遇到不同的病友,除了性别都是男性,其他都不一样。

爸爸说医院就像一个小社会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难处,尝试着多理解一些别人的经历和处境,视野放宽一点,包容扩大一点,这样就会拥有不一样的风景。

的确,很多病人和家属第一次住进病房,都会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。我们作为“常客”,经常会给新朋友做心理疏导和思想建设,甚至充当起生活委员,让他们能够快速融入医院的环境。

比如,不会查询化验检查报告的,我教他们如何关注医院的公众号并查询。不知道在哪里吃饭的,我带他们去医院的食堂吃饭。不懂回家如何营养调理的,我会给他们推荐专业的书籍并让他们看我的朋友圈抄作业。

等等的事情,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,对其他病人和家属来说,可能就是莫大的帮助,甚至改变他们的困境。生病的人,家里有病人的家庭,本身就是脆弱的群体,如果我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到别人,也是一种福报。

茫茫人海,相遇就是缘份。千千万万个普通个体组成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,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微弱,但是一个个小小的善意聚合在一起,那便是寒冷的夜里我们温暖彼此的唯一的光。 

生命是一个回声,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,我们现在给与的理解、懂得和尊重,未来一定会得到幸福、快乐和轻松。

今天,我又陪爸爸住院了,即将开始第四次医院生活。

 最后要特别感谢李军民主任、阎骅主任、徐文彬医生、俞晴医生、吴超医生、姚静静护士长、曹民护士、张倩护士、马婕护士、蓝天护士、赵梓彤护士,正是因为他们专业精准的治疗、优质高效的护理,让爸爸对医院生活有一种宾至如归、如沐春风的感觉,相信爸爸一定可以早日恢复健康,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
也祝福所有的朋友,好好吃饭好好睡觉,坚持践行永远健康。
 

– END –

 

第二次距离死亡那么近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
第二次距离死亡那么近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”上有 1 条回复;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到顶部